2025 外送平台比較懶人包:最完整的外送平台比較與抽成分析
本文的餐飲經營者評比
營收增長潛力
執行難度
營運重要性

前言:不只是比較,更是你的外送獲利指南
聽著業務介紹外送平台高額的抽成,總讓你踟躕不前嗎?你是否也常在 Uber Eats 和 foodpanda 之間猶豫不決,想知道哪個平台才能真正幫你賺錢?
在 2025 年,外送平台已經相當普及,隔壁店家就有兩、三台平板,每天餐期訂單一張接著一張響不停人家早已踏入外送平台經營賺錢、賺流量,而你還在為加入哪一個平台猶豫。這篇文章不只是一份外送平台比較,更是一份專為餐飲老闆設計的策略指南。我們將帶你從「認識外送平台」、「佈局獲利」、「比較差異」到「高效執行」,一步步拆解外送經營的成功方法。
什麼是外送平台?不只是外送,更是餐廳的「數位門面」
過去,顧客認識你的方式是走過店門口;現在,他們認識你的方式是在 App 上滑過你的頁面。外送平台早已成為現代消費者的「美食搜尋引擎」,更是你品牌的數位門面。
當顧客打開 App,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你的餐點,而是你的照片、菜單描述與顧客評價。一張垂涎欲滴的餐點照、一段引人入勝的品牌故事、一排 4.8 顆星以上的好評,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顧客對門店的第一印象,直接決定了顧客是否願意點擊,進而下單。比起店內裝潢花一筆不小的數目打掉重來,用心經營外送平台更有性價比,就等於在最熱鬧的網路美食街,打造了吸引人的數位門面。
外送平台抽成高,店家該如何佈局 2025 獲利策略?

在比較外送平台之前,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確的「獲利思維」,若只想著如何降低抽成,格局就小了。真正的關鍵,在於如何佈局策略,讓付出的每一分錢都能創造最大價值。
策略一:視外送平台抽成為「租金+外送員的薪水」
相信所有餐飲老闆,看到後台帳單上那筆 35 – 40% 的平台服務費時,心裡總會淌血,直覺地將其歸類為一筆高昂的「成本」。在這種「成本思維」下,我們的本能反應是想盡辦法去「節省」與「縮減」,甚至可能產生抗拒與消極的心態。
現在,讓我們轉換心態,將這筆費用重新解構。它不僅是在網路上黃金地段開店的「租金」,更包含了你外聘了外送員的薪資。
外送平台抽成這 35% 的費用,很大一部分其實就是你「外包整個外送團隊」的薪資。試想,若要聘請一位全職外送員,你需要負擔他的薪水、勞健保、油錢、車輛保險與折舊,甚至還有排班、管理、客服的隱形成本。平台將這一切打包成一個服務,讓你只需專注於出餐。
實體店面付租金是為了換取人流,外送平台付抽成則是為了換取百萬會員的「流量」。既然外送平台就像開了一間「線上店面」,那真正的課題其實不在於「抽成太高」,而是如何讓這間數位店面發揮最高坪效。
策略二:精算菜單結構與定價
在製作外送平台菜單時,千萬不能直接將內用菜單複製貼上。外送平台的消費情境與客群,與內用截然不同。內用可能是家庭或朋友聚餐,但外送平台上有極高比例是追求方便的單人顧客。
你必須先考慮什麼餐點較不適合在外送平台販賣,許多適合多人分享的內用菜色,例如:單價破千元的砂鍋雞湯煲,就完全不適合直接上架。這類餐點的份量太大、總價又過高,會直接勸退滑著手機尋找個人午晚餐的顧客,導致點擊率低迷、生意慘淡。聰明的做法是進行「餐點再設計」,將大份量的雞湯,改良成精緻的「個人獨享雞湯盅」,搭配主食販售,才能切中外送市場的核心需求。
更核心的策略,是設計專為外送平台而生的「高毛利組合餐」或「平台獨家餐點」。例如:將高毛利的炸物小食、燙青菜與飲料等配餐,組合成不同價位的個人套餐,這樣不僅能有效拉高平均客單價,也能透過「組合優惠價」的包裝,讓顧客感覺物有所值,提升客單價從而平衡平台抽成對獲利的侵蝕。
策略三:將外送平台流量轉為私域流量
外送平台是接觸新客的絕佳渠道,但真正的長期獲利來自於顧客的持續回訪。你可以透過一些巧思,例如在餐點包裝上附上一張設計精美的小卡,引導顧客加入品牌的 LINE 官方帳號,將平台的公域流量,轉換為品牌可以自由運用的私域流量,為未來的再行銷打下基礎。
立即申請,透過外送平台接觸更多客戶並提升收入!
兩大外送平台比較:Uber Eats、foodpanda 抽成費用一次看
在選擇合作外送平台時,抽成方案無疑是所有餐飲老闆最關心的核心。與其看一張冷冰冰的表格,不如讓我們深入剖析 Uber Eats 與 foodpanda 在抽成結構上的策略佈局與核心差異。
首先,我們需要理解兩種主流的合作模式:「非獨家合作」與「獨家合作」。
非獨家合作
意味著你的餐廳可以同時在 Uber Eats 和 foodpanda 上架。你擁有最大的曝光彈性,能觸及兩個平台的客群,但代價是外送平台抽成的議價空間較小。
獨家合作
通常如果要簽立獨家合作需要在最開始時提出申請,如果有考慮獨家合作的方案,務必在與業務洽談時務必先問清楚相關合作方式,並仔細評估抽成方案及客群分佈後再決定實際的合作方案,你承諾只選擇單一平台合作。作為回報,外送平台會提供較低的抽成費率,有時還會給予額外的行銷資源曝光,因此,選擇合適的外送平台重要性就顯現在這裡了。
接下來,我們帶你認識兩個外送平台的經營取向:

Uber Eats 在抽成結構上,傾向於「標準化與透明化」。
- 一般而言,Uber Eats 的「非獨家」方案抽成約為 35%。這個費率相對固定,對於中小型店家來說,除非是大型連鎖餐飲集團,否則簽約時的議價空間相對較小。
- 若你選擇與 Uber Eats「獨家合作」,則有機會將抽成降低 1% – 3% 左右。其優勢在於,Uber Eats 普遍被認為擁有較高的客單價與品牌忠誠度,因此較低的抽成,有機會在含金量較高的客群中創造更大利潤。然而,其合約的彈性也相對較低,對於希望保留多通路曝光的店家來說,需要審慎評估。

foodpanda:市佔優勢與行銷彈性
- foodpanda 作為市場龍頭,其抽成方案展現了「彈性與市場導向」的特點。foodpanda 的「非獨家」方案抽成通常落在 32% – 38% 之間。
- foodpanda 的「獨家合約」則提供了相當大的誘因。外送平台抽成降低 1% – 5% 左右,相對關鍵的是,foodpanda 在洽談獨家合約時,時常會要求或建議店家承諾投入一定比例的廣告預算。這可以視為一種「利益捆綁」,外送平台給予費率優惠,店家則承諾共同投入行銷資源,以創造更大的訂單量。
以下是 Uber Eats 與 foodpanda 的各項費用、外送平台協助攝影張數及該外送平台的客群輪廓比較表格:
Uber Eats | foodpanda | |
---|---|---|
上架費 | $0 | $0 ( 根據區域可能不同 ) |
抽成 | 35% ( 根據開店位址可能有所不同 ) | 32% – 38% ( 根據開店位址可能有所不同 ) |
月租費 | $500 | $600 |
一次性設備費 | $0 | $1,000 |
攝影照片 | 5 張餐點照 + 1 張封面照 | 最多可到 35 張餐點照 + 1 張封面 |
客群輪廓 | 消費力較高 | 中南部起家,服務範圍較廣 |
Next Kitchen 提供業界最完整的外送平台暨數位行銷服務,我們將致力於為你的品牌爭取「更有競爭力的合作條件」,如果你的品牌符合以下 2 個條件,歡迎加入 LINE 官方帳號,呼叫品牌經理與你聊聊!
- 每週營業時間大於 25 小時,如遇國定假日或不可抗力因素則不在此限
- 餐點照片的覆蓋率 80% 以上,也就是 10 個餐點的話至少 8 個要有照片
你不知道的隱藏成本:除了抽成,平台還會收哪些錢?

許多老闆以為,外送平台的成本就是合約上那 35% – 40% 的抽成,但真正營收成長所帶來的成本,往往藏在那些未被寫在首頁的細節裡。以下三大「隱藏成本」,是你在計算損益時,絕不能忽略的關鍵變數。
營業稅:國稅局天眼下的「誠實成本」
首先,必須釐清一個觀念:外送平台雖然沒有額外收取所謂的「交易處理費」,但它為你帶來的每一筆線上收入,都會被國稅局看得一清二楚。
過去許多小店家可能處於免開統一發票的「小規模營業人」資格。然而,一旦加上外送平台的營業額,非常容易就會超過每月 20 萬元的門檻。屆時,你就必須成立公司或商號,開始開立發票,並為每一筆外送訂單繳納 5% 的營業稅。這 5% 雖然是繳給政府,但它卻是因經營外送平台而直接產生的成本,在進行菜單定價時,務必將其納入考量。
平台廣告費:不只是行銷支出,更是「流量投資」
在 2025 年外送平台演算法的競爭日益激烈,廣告投放已從「加分項」變為「必需品」。若沒有 5% – 10% 的廣告預算,你的店家很可能在茫茫大海中被淹沒。
更重要的是,兩大外送平台的廣告邏輯有些許不同,這將直接影響你的投放策略:
Uber Eats 廣告系統:著眼長期的「品牌再行銷」
Uber Eats 採用的是「 7 天成效歸因」模式。這意味著,顧客在週一看到你的廣告,即使沒有馬上點擊,但只要在 7 天內回來下單,這筆訂單依然會被計算為廣告帶來的成效。這種模式更適合評估廣告對品牌的長期影響力與顧客的記憶度,對於需要時間建立口碑的品牌較為友善。
foodpanda 廣告系統:追求立即的「短線轉換戰」
foodpanda 的廣告邏輯則更強調「當日成效」,注重的是立即的轉換效果。它更適合追求短期促銷、快進快出的行銷活動,例如:設置 Pandabox 廣告在午餐尖峰時段進行強力曝光。你能很快看到訂單增加,但較難評估廣告的長期效益。
優惠活動成本:外送平台介入優惠活動氾濫導致的成本
過去,參與平台的優惠活動(如:買一送一),成本多半由店家自行吸收。但自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,Uber Eats 便針對特定的全站行銷優惠活動。當店家參與這類活動時,只要有顧客點購了指定的優惠品項,除了店家本身需承擔的折扣外,平台還會向店家額外收取一筆「未稅 10 元」的活動成本。
延伸閱讀:Uber Eats 行銷優惠費用調整說明
其他外送平台比較:抽成費用與市場定位

foodomo 統一集團外送平台
在 Uber Eats 與 foodpanda 兩大巨頭的夾擊下,foodomo 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。foodomo 最核心的背景統一集團旗下的台灣本土外送平台。這也直接定義了它的市場定位與主要合作夥伴,其業務深度整合了統一旗下的龐大零售通路,例如 7-ELEVEN、星巴克 (Starbucks)、康是美、21 世紀風味館等。
抽成模式與費用:為了在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,foodomo 的抽成費用落在 25% – 30% 之間。對於利潤結構較薄、對抽成極度敏感的店家來說,是可以選擇的平台之一。
然而,對於正在考慮或已經在經營虛擬餐廳的創業者來說,有一項關鍵的政策必須注意:基於食安風險的考量,foodomo 目前的合作對象,僅限於擁有實體店面的餐飲業者。如果你是以「僅供外送、無內用座位」的雲端廚房或虛擬品牌模式營運,foodomo 目前並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。
街口外送
街口外送:並非單純的餐飲外送,而是「支付+生活服務」的生態圈整合。它的最大優勢在於,可以直接觸及並行銷既有的龐大支付會員。街口外送平台抽成約 20%,加入街口外送,有機會透過街口 App 內的精準行銷活動,直接觸及習慣使用行動支付的族群。
Cash Power 本土美食外送平台
CP 外送 ( Cash Power 浣熊外送 ):CP 外送是近期在雙北地區迅速崛起的一個本土平台,希望成為最「友善店家」的外送平台,主打「雙北地區終身免抽成、免月費、免上架費」的方案。平台獲利模式並非來自對店家的抽成,而是來自於向消費者與店家各收取 30 元的固定外送費。它特別適合客單價較低、利潤空間有限的小吃或便當店,因為固定運費成本遠比按比例抽成來得划算。然而,作為一個新興平台,其初期的用戶數與訂單密度將是最大的考驗。店家加入前,需評估的是「節省下來的抽成」與「可能損失的曝光機會」之間的權衡。
平台比較核心:客群、行銷、營運差異深度分析
客戶輪廓分析:誰更常用 Uber Eats?誰是 foodpanda 的用戶?
- Uber Eats:用戶輪廓偏向都會區的白領上班族與外籍人士,對價格敏感度稍低,更看重品牌質感與獨特性,因此平均客單價 (AOV) 通常較高。你的品牌如果強調精緻、健康或獨特風格,能在此平台吸引到更多認同者。
- foodpanda:用戶基數最廣,涵蓋全齡層與各個地區,甚至連離島都有涵蓋,對折扣與優惠活動反應極為熱烈。Pandapro 會員是其忠誠度較高的核心用戶。如果你的品牌主打高 CP 值、甜點、家庭餐或國民小吃,會比較適合你。
行銷工具軍備賽:誰的廣告系統更能幫你帶進訂單?
- Uber Eats:廣告成效能更全面地評估廣告對品牌的長期影響,ROAS ( 廣告投報率 ) 數字通常較漂亮,適合重視品牌再行銷的店家。
Uber Eats 更強調「精準分眾的數據化行銷」。它的優惠工具相對結構化,且限制單一品項只能參與一種折扣,有效規避了利潤風險。其真正的強項在於其強大的廣告後台,能像 Meta 或 Google 廣告一樣,精準鎖定「新顧客」、「回購客」或「關鍵字搜尋者」等不同客群來評估長期品牌效益。 - foodpanda:廣告成效數據反應直接快速,適合追求短期訂單轉換、操作靈活的店家。其 PandaBox 等獨家廣告工具能創造強力曝光。
foodpanda 講究的是「官方主導的強效曝光活動」。它擁有像 PandaBox 全螢幕彈窗、買一送一專區等威力強大的行銷武器,但店家必須理解:多數最有效的活動版位並非自助餐,而是採「邀請制」。店家需要與平台業務 (AM) 保持良好溝通,爭取參加檔期活動的資格。這種模式的優點是,一旦店家參加優惠活動,獲得獨立的廣告版面,通常能帶來巨大的短期流量與訂單;缺點則是店家自主性較低,行銷節奏較大程度需配合平台官方的規劃。
數據後台誰更友善?用數據做決策的開始
- Uber Eats:後台提供更為細緻的原始數據,可以至「報告」下載餐廳的各項數據,對於擅長數據分析的經營者來說,更能從中挖掘出深度洞察,但是若是新手老闆仍非常容易上手,廣告、優惠行銷活動、成效分析等在後台都可以輕鬆掌握。
- foodpanda:後台介面直觀,數據圖表化清晰,對於新手老闆來說較容易上手,能快速掌握營業額、熱銷品項、顧客評價等核心指標。
常見問題:從決定加入到高效營運
新店家加入外送平台有什麼優惠方案嗎?
Next Kitchen 可以協助我上架外送平台嗎?
外送平台上的餐點定價應該要比內用高嗎?
只經營一個外送平台可以嗎?還是建議兩個都上?
我決定好了,該如何加入外送平台?
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法?我沒有時間處理這些複雜的事!
Next Kitchen 就是你品牌的「線上店長」。從平台上架、菜單優化、廣告投放到數據分析,由我們為你處理所有繁瑣的平台操作,讓你專注於最重要的事 – 提供最美味的餐點。當單一品牌遇到瓶頸時,我們還能協助你開創第二、第三個虛擬品牌,最大化你的廚房產能與營收。
立即申請,透過外送平台接觸更多客戶並提升收入!